工程中心

西南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中心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南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于2019年10月批准,依托bevictor伟德官网设立,由bevictor伟德官网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建设。云南省生态文明建设工程中心是2013年由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建设。昆明市保护地生态文明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由昆明市科技局于2014年批复建设。环境修复与健康研究院为2018年批复的校级平台。平台整合后形成2个中心的管理结构。中心负责人为彭建松书记,杨宇明教授担任名誉主任。中心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致力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政策咨询。中心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人才和学科优势,聚焦西南地区生态系统保护和绿色发展,服务美丽中国建设和云南省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中心持续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问题,深化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助力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发展目标

中心秉承“立足区域、服务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发展理念,致力于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力的生态文明研究机构,为生态文明理论创新、技术应用推广和政策咨询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依据,推动全球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方向

1、生态系统保护与科学管理

研究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与科学管理体系,探索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可持续利用策略。

2、湿地保护与恢复

重点研究高原湿地和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技术、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功能提升策略;探索湿地水文联通修复与碳汇潜力评估;研究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在生态旅游、生态教育中的应用。

3、绿色发展与碳中和

绿色低碳技术开发与推广,碳汇评估、碳交易机制研究、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与研究,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科学支持。

4、生态文明政策与西南生态文明建设

探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创新、西南生态资源与生态文化、西南生态价值有效转化途径、西南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西南生态文明建设时空格局、西南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经验模式、西南生态文明建设决策咨询、西南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西南生态文明宣教等

5、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生态文明建设合作交流

跨境生态安全构筑、“一带一路”生态共同体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营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生态文明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构建等)等研究、咨询和服务工作,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我国西南地区的贯彻落实,不断提升自身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为西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6、古树名木保护

古树名木保护与移植、复壮技术研究,古树名木文化推广与传承。

7、污染修复与人体健康

三、研究平台与合作

中心设有多个生态文明相关研究实验室和实践基地,涵盖湿地保护与修复、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生态文化传播等领域。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司局、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云南省生态环境厅、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云南省宏观经济研究院、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建立良好的业务联系,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与实践应用。

四、团队与成果

中心汇聚了一批高水平的学术骨干和技术专家团队,包括生态学、林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马克思主义学、风景园林等领域的博士和教授,形成了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力量。城市生态团队为本中心核心支持团队。近3年来,中心承担了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环境健康等领域发表了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制定省级地方标准3项,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行的政策建议与技术支撑。

五、社会服务与实践

中心积极参与高原湿地保护与恢复、城市森林建设、绿美云南行动、生态保护规划、环境监测与评估、自然保护地科考和规划以及建设工程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等社会服务工作,为西南地区及周边生态环境问题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同时,通过举办论坛、研讨会及培训班,提升社会公众和行业从业者的生态保护意识和专业能力。